卫生用品——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获得长足发展
作者:管理员 发布于:2016/8/26 10:24:05
“十二五”以来,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,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获得长足发展。与“十一五”末相比,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由74.83岁提高到76.34岁,人民健康水平总体上达到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。同时,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降至30%以下,为近20年来的最低水平。我国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和群众满意度显著提高,为实现“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”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为缓解看病难、看病贵,我国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。世界银行、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财政部、国家卫计委、人社部“三方五家”近日联合发布的一份医改研究报告指出,2009年至今,中国在较短时间内基本实现了医保全民覆盖,低收入人群因病致贫的主要原因——自付费用在卫生总费用中占比下降。中国向实现全民健康覆盖迅速迈进。
为消除百姓看病后顾之忧,我国推进医保体系建设、改革医保支付方式。目前,全国城镇职工、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项基本医保参保(合)人数达到13.3亿,参保(合)率年均稳定在95%以上,三项基本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分别达到80%、70%和75%。例如,福建省实施以总额控制为基础的按病种、按人头等复合式付费方式改革,职工医保、城镇居民医保各统筹区实行按单病种付费结算的病种达20多个;新农合77个统筹县(市)全部开展支付方式改革,12个县作为省级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重点联系县,试点获得实质性进展。其中,三明市推行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改革,已实现住院费用全部按病种付费,病种数达609种。国家卫计委统计公报显示,2015年我国病人费用涨幅低于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速。
在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治方面,我国的预防控制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。如我国自主研发的艾滋病毒核酸检测试剂使检测窗口期由22天缩短至11天,有效提高血液安全保障能力,为艾滋病感染者的早发现和控制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;为解决重症肝病病死率高的难题,我国自主研发的人工肝系统,将急性和亚急性重症肝炎病死率由88%降至21%,慢性重症肝炎病死率由85%降至57%;新型结核杆菌快速检测试剂使检出率提高20%。
此外,我国深度参与中美、中英、中俄、中法等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,组织中美埃博拉论坛与全球卫生论坛、卫生政策对话、艾滋病防控等活动。在捷克、南非成功举办中国—中东欧国家、中非国家卫生合作会议,在中国成功举办人口与发展南南合作组织第26届执委会、中国—阿拉伯国家卫生合作论坛等国际会议。同时,与世界卫生组织、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在医改、重大疾病防控和卫生应急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得到巩固深化。
通过建立更加公平有效的医疗卫生体制,群众看病就医的可及性不断提高,医疗服务质量持续提升。目前,我国基本实现村村有卫生室、乡乡有卫生院、县县有达标县医院,80%的居民15分钟能够到达最近的医疗点,医疗卫生机构超过98万家,每千人口床位数由2010年的3.58张增长到5.11张,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基本建立,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推进,民营医院超过医院总数的50%,多元化办医格局初步形成,大医院“战时”状态得到缓解。(经济日报记者 吴佳佳)
(责任编辑:符仲明)